2017——2018学年下学期第九周 张伟学

尊敬的各位领导,各位老师、教官,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早上好!

我是机电系系学管副主任张伟学,今天由我为大家做国旗下的讲话,题目是《愿你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》。

历史如歌,风云际会。

1919年1月,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所谓“和平会议”,罔顾中国也是战胜国的事实,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,而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,居然准备在《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》上签字。消息传来,群情激愤。1919年5月4日下午,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打出“废除二十一条”、“外争主权,内除国贼”等口号,由此,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五四风雷席卷全国。随着全国各地青年学生纷纷聚拢在爱国主义的大旗之下,各界陆续加入响应和声援的队伍,最终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。

而今年,正是五四运动爆发99周年的日子。99周年过去了,回顾往昔,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也许并非震古烁今,过程也难说尽善尽美,但是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,它像一束暗夜里的光箭,惊醒了千万中国人浑浑噩噩的梦魇。没有五四的启蒙,可能中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年;没有五四的洗礼,可能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风靡;没有五四的中国,很难想见何时会迎来民族解放和繁荣富强。

2016年初,联合国官微发表声明,宣布联合国对于“青年”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群体。一时间全世界都在感慨,青春如此短暂,还没怎么年轻,怎么就老了?2017年底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(2016-2025年)》对于“青年”的界定进行了回应,明确规定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-35周岁。

似乎是“失而复得”的暗自庆幸背后,我们的青春该承载些什么呢,99年来无数的有志之士又怎么告诉我们呢?

1919年5月4日,罗家伦用一篇《北京学界全体宣言》对青年人道出了那个时代的热血:“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,而不可以断送。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,而不可以低头。”那一部青年的宣言,那一份青年的澎湃,如今读来依旧振聋发聩。

1933年5月,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对正值青春的青年人这样说: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;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,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。

1988年5月,路遥在《平凡的世界》一书中对不断奋斗的青年人说: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,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。

2010年5月,林清玄在《柔软心》中对初入社会的青年人这样说:要见山,柔软心要伟岸如山;要看海,柔软心要广大若海。因为柔软,所以能够包容一切、含摄一切。

2014年5月,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,这样对青年人说: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。在这个怀疑的时代,我们依然需要信仰。无论中国怎样,请记得:你所站立的地方,就是你的中国;你怎么样,中国便怎么样;你是什么,中国便是什么;你有光明,中国便不再黑暗。
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。也许年龄超过了边界,但是如果你仍怀着一颗青年之心,秉承着青年人的责任和血性,青春将随你的生命永驻。今年第69个五四青年节已然来临之际,不妨问问自己,我们是否还有着那燃于五四的一把烈火,那永不熄灭的青年之魂,我们是否还有着 ”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 般的锐意进取,我们是否还有着“已摈忧患寻常事,留得豪情作楚囚”般的血性担当,我们是否还有着“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”般的努力精进,我们是否还有着“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”般的抱负志向。

在这个节日里,让我们暂缓脚步,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,让我们回到青年本来应该的模样,让我们重拾我们的光荣和梦想——坚持不忘初心,永记青年之魂,哪怕历经沧桑,我心仍是少年!